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375991.html
                            

在木兰县新民镇新华村,31户人家的菜园子不光种柿子、茄子、辣椒、豆角等“当家菜”,还种蒲公英。不过,这蒲公英可不是当蘸酱菜吃,它是“滇蒲药茶”的主料。

今年,村里人合计种了30亩蒲公英,每亩能有多元收益。村里还组建了种植合作社,注册了“一亩园食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有村民说,人开窍菜园子都能长出“宝”。

驻村扶贫工作队谈来“大项目”

村里的变化,要从本村走出的大学生杨小伟回乡说起,“杨小伟回乡”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蒋胜有很大关系。

年,杨小伟大学毕业后进入装饰公司从事装潢设计,并参与了南极茶城的装修项目,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蒲公英药茶,便开始利用走家串户的便利,推销起药茶。那时,蒲公英货源都在长春,遇上欠收年,货源地经常涨价,杨小伟便打起了自己种的主意。

年,杨小伟与朋友结伴去木兰县元宝山村试种蒲公英。由于加工投入大、链条长、回报慢,朋友很快就挺不住撤了,剩下杨小伟和满地蒲公英。

这时,十五公里外的新华村,哈尔滨市卫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经进驻,队长蒋胜正在为发展村实体经济项目发愁,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大胡子酒坊”步入正轨,村民能干又收益不错的项目实在太缺了。

听说杨小伟的事后,蒋胜眼前一亮,两人很快就约见面详谈。杨小伟至今清晰地记得,年3月的一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就在新华村村部,蒋队长和他谈了一上午。这场谈话坚定了杨小伟回村发展的决心,蒋胜凭借医药领域的丰富经验,为杨小伟规划了未来5年甚至更远的发展方向,初步确定了“菜园种植”合作模式。

一年收三茬的菜园之“宝”

经过一年多发展,杨小伟自己种了7亩蒲公英,村民们合计种了30亩。厂房里炒茶、烘干的机器也都齐全了,只等秋季这茬收获后就开工。菜园之“宝”种植规模、药茶厂等都是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委会共同扶持下的结果。

药茶厂是依托原“新民小学”校舍建成,通过拍卖,新民村委会获得新民小学旧校舍产权,然后以场地入股,每年固定拿6万元分红。村里这部分收入,除了能给全村贫困户每年分红元,连村里挖渠修路的钱都够了。

菜园子里种药茶是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推荐的,村民们都信服,52岁的焦秀兰在自家前后园子种满了蒲公英,一共3亩地,6月种上到现在,叶子都窜1尺高了,即将收获。焦秀兰说,种子是合作社给赊的,日常管护也有人教,等卖了钱再一块儿算账。

杨小伟介绍,滇蒲每年能割三茬,每亩地一茬能产2斤,按每斤0.7元计算,这就是元。此外,每三年还能挖一次根,滇蒲根的药性更强,售价更高,因此种蒲公英每亩平均年收益在元以上。

研发药膳瞄准餐饮市场

之所以选择菜园种植,杨小伟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项目刚刚起步,要让乡亲们看到效益再扩大种植。另外,要保障药茶品质,旱田需要休耕一年以上,菜园虽小,积少成多也能满足一年的加工量。

“如果细分,蒲公英有多种,滇蒲以叶肥药用价值高居于首位。”杨小伟说,除了药茶功用,滇蒲还具有很大膳食开发价值。目前他正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滇蒲药膳研发,其中,代表菜肴就是蒲公英炖小土豆。作为东北干菜炖煮的食材,滇蒲以其特有的口感和食味值表现出优良特性。

回村以后,杨小伟先后投入了60万元,注册了公司,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下一步还要申请SC食品生产认证。“从公司注册到建厂,村里帮了不少忙,尤其是蒋队长,许多手续都是他陪我跑下来的。要是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对不起帮我的人,更对不起养育我的村庄。”这是杨小伟的心里话,也是他的奋斗目标。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罗彦坤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马云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xy/1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