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遍野的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热利湿。 疮痈肿毒;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切段,鲜用或生用。煎服,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本品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野草之中,蒲公英算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 放学回家,便是一手拿个馍,一手拿个草筐,和邻家孩子结伴去打猪草。村口的河边、地头上有一朵朵盛开的蒲公英,就成为我们猎取猪食当中很好的选择。人们常争抢着去砍伐,这种美丽漂亮的草儿,剜起来心里美滋滋的。中午时分,砍满一整筐背回家,往猪圈里一扔,猪随即乱哄哄地围过来,边吃边哼哼。 大人们也常抓走一些鲜嫩的蒲公英,用开水烫了一下,再放进凉水里浸一浸,捞出来晾干水分,切段后撒上盐,就成为餐桌上的凉拌菜;或者掺和在面粉里,做成野菜窝窝头,里面就多了份滑溜溜的美滋美味。所以,自幼知道蒲公英与马铃菜、灰灰菜和荠荠菜一样,可以食用。 很多年分不清蒲公英是花还是草,因为虽然它藏在草丛里,但是它的花朵却比那些高高开在枝头的梨花、桃花、杏花、海棠花更美丽娇艳,更何况梨花、桃花它们在树上一个个单薄地开在枝头,不堪风吹雨打,稍经风雨就一地残红,而蒲公英却任由风吹雨打,从初春能开到暮秋,执着顽强的本性和外表相差千里。只因为低低地开在脚下,有心自会前来欣赏,凡夫俗子不看也罢。 其实秋天的蒲公英有着比春天更美的容颜,也许是秋凉的原因,花朵比春天的大而多瓣,像野菊花一样,且染着一层醉人的猩红,引得蜜蜂嗡嗡地飞来,仿佛春还未去。深秋初冬的季节里,唯有蒲公英给荒凉的原野增添一抹生命的颜色。 待到蒲公英成熟,花盘张开,会变成一个白色的小绒球,由风一吹,于是无数张小伞就随风飘向空中,时左时右,忽高忽低,有时眼看就要坠落到地面,而一阵微风吹过来,那小伞又晃悠悠升腾,越飘越远,直到从视线中消逝,这是它自己独特的旅行方法;落脚之处,第二年就会开出金色的花朵,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它就开遍天涯,所以蒲公英是土地上最广泛生长的野草。 蒲公英花谢之后,便结出椭圆形的瘦果,在长喙状突起的先端,长满了无数伞状的冠毛,恰似一团团绒球飘浮在绿茵菌的草坪上,煞是好看。 蒲公英可以入药,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性味甘平,无毒,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至贱而有大功,惜常人不识。”看来。幼年时把它作为猪草使用,真的很奢侈。 蒲公英,唯愿它年复一年地开放,开得满山遍野就好。 单验方选 脓疱疮:取鲜蒲公英适量。将蒲公英洗净后捣碎挤汁。每次用棉签蘸取药汁,涂搽患处,每日可涂7~10次。 化脓性中耳炎:用鲜蒲公英汁,每日早、中、晚滴入耳孔,经3天至1周可治愈。 注射引起的硬结:用新鲜蒲公英全草捣烂,加到50%酒精调匀,直接敷于注射硬结或痛处,用中间夹有油纱布或塑料薄膜的辅料外敷,每日1次。 蒲公英食谱 新鲜的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等。 凉拌蒲公英 材料:蒲公英克,盐、味精、香油、蒜蓉适量。 做法:取蒲公英叶洗净,焯水后捞出切小段。加入盐、味精、香油、蒜蓉等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蒲公英粥 材料:鲜蒲公英30克,粳米克。 做法:将上述二者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乳腺增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蒲公英猪肝汤 蒲公英入肝经,对于养肝明目有一定作用,但需与猪肝一同做汤食用。 做法:将猪肝切成薄片,用清水洗掉血水及黏液后用生粉腌制,起锅烧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蒲公英煮上片刻,放入少许食盐、芝麻油等调味料,再放入腌好的猪肝片,大火煮沸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肝明目,健脾补气。 素炒蒲公英 材料:蒲公英克,香油、盐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焯水后捞出,细切备用。 油锅烧热放入蒲公英,加盐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退黄等,适用于外感风热、痰热、下焦湿热等人群。 内容来源:王化猛等《中医本草之韵》、养生中国等 推荐阅读 手术室里有位穿着病号服的医生……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元宵佳节到!元圆满满,宵口常开 安徽阜南:家门口享受中医服务编审:蒋宏杰祝劲松(投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zyy/8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聚焦全国各产地信息集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