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茶飘香的季节,在村里的蒲公英食品加工厂,杨博森捏起一小搓新茶投入茶壶,注入开水,茶香迅速在室内散开。木兰县新民镇新华村的“滇蒲药茶”喜获丰收,家家户户忙“采茶”的身影成了农家院的一景。

田间地头生机盎然,茶厂车间里更不着闲。工人们将农户送来的蒲公英择好、洗净、晾干后切段,经过搓、碾、凉、烘等十几道工序,一盒盒蒲公英茶贴上“蒲先森”牌商标。乡亲们小菜园种植的蒲公英,华丽转身为具有SC认证标志的高端茶饮。

指着晾晒场上几十个笸箩里晾晒的蒲公英茶,厂长杨博森说,这是今年的第一批新茶,也是茶厂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批产品,他就要靠这个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富路。

杨博森是新民镇新华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外闯荡多年后,年他选择了回乡创业,并把“滇蒲药茶”引入村子,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

滇蒲每年能割三茬,每亩地一茬能产斤,按每斤0.7元计算,就是元。此外,每三年还能挖一次根,滇蒲根的药性更强,售价更高。这样算下来,种蒲公英每亩平均年收益在元以上。

53岁的焦秀兰在自家前后园子种满了蒲公英,一共3亩地,每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焦秀兰说,种子是合作社给赊的,日常管护也很省事儿,这真是一个不错的种植项目。

说话间,不断有村民开着四轮车来送蒲公英,每一批新货运到,杨博森都要亲自验看。“小园种植可以做到绝对零农残,合作社早为种植户制定了规范的种植标准,但原料还是需要严格把关,茶的质量关乎市场竞争力,关系到这条致富路能走多远。”杨博森说。

茶厂原为小学校旧址,建成茶厂后盘活了村内的闲置资源。同时,茶场除了带动本村的庭院种植,还拉动了劳动力就业,炒茶季节车间每天都有十几名村民来务工,日工资都在百元以上。

谈到茶厂未来的发展,杨博森说,目前,茶厂一共收购了鲜蒲公英叶子和根多吨,这些原料可产茶10吨左右,等这批产品销完了,合作社还要扩大种植面积。除了生产茶饮外,厂里还要开发系列菜肴,把食品这块也做起来,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王雪菲记者:罗彦坤

原标题:《农家院飘茶香,百吨蒲公英打开乡村致富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zyy/1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