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资讯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68.html

作者:仲夏秋夜云

来源: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中药配方颗粒是个什么鬼?小妖知道,日前总局出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好吧,我不是中药背景,这辈子也只是吃过中药。有没有蒲友给我解释一下,啥叫中药配方颗粒?1、基于什么医学理论?不管是医学还是药理学理论,中药配方颗粒是什么东西?它的单味药的浸出提取物?我不太懂。小时候,看奶奶熬药,奶奶说,先放什么,再放什么,三碗水煎成一碗水,这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要求的。也就是说,即便是民间流传的熬药方法,那也是有工艺的,只不过工艺靠大家口传心授罢了。你说,奶奶熬药的方法,假设这个方子是有效的,那么前后顺序,哪些和哪些一锅煮,哪些后放,是不是说锅子里的药物是在形成某种神奇的反应?奶奶说,有些药不能熬久,久了就失效了,可能还会中毒,而有些药熬之前需要“退火”。好吧,那么现在的中药配方颗粒是什么?意思是每一味药,先提取,制成颗粒,然后要用的时候,直接颗粒混合?是不是把单味药材制成颗粒,然后以后再去买中药就是一堆颗粒,混合泡成水就成中药了?以六味地黄丸为例,以后就不是一起按顺序浸出、醇提或者熬煮的,而是每一味药单独提取,之后在混合?这是基于中医理论基础还是西医?或者哪类药理学理论?假设原来熬煮浸提的六味地黄丸是有效的,那么现在中药配方颗粒制作的,是不是应该从头开始做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我们所谓的千年古方免临床,在这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工艺面前是无证明意义的吧?2、它算不算原料药?只有在中国,化药的API算药。制剂最终作用于人体。国内的监管在这方面是严于其他主流法规国家的。那么中药配方颗粒,它并不能直接成药,那么算原料药管理吗?如果算,那么它的管控不仅仅是工艺,而需要延伸到种植、养殖的源头了,那属于生产初始阶段,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风险评估。它和原来我们说的饮片有什么差异?差异在于它是单独提取的?那么它和天然药物有何区别?它如果算药,那么辅料包材稳定性,一样都不能少,也不该少。它的研究资料要求,应该算新药吧?还是算仿制药?要不要和现在的同品种中成药做一致性评价?3、国内中药企业应该是欢迎的吧?我的理解是欢迎的。中药配方颗粒应该是将中药提取物给规范化、标准化、注册制化了。这样一来,原本监管部门“中药产业化”管理知识制药生产一个环节,现在等于监管延伸了。配方颗粒的引入,让中药产业化从源头开始产业化,工业化,为中药踏出国门走出了扎实的一步。毕竟以后能够交代出来各种配方的比例,成分,含量,组分,工艺,来源……只不过,这样制造出来的六味地黄丸,即便出口了,它还是中药吗?不过不管怎么说,我想中药企业还是欢迎的,毕竟这样的管控前倾是给中药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些标准和便利。不过据说这中药配医院用的,并不能作为制药的中间体,所以……这件事其实和药企无关?如果和药企无关,那种中药配方颗粒到底算不算药呢?如果算,医院配方这一步……算不算组方?要不要做临床?以上三个问题,小妖想了几天,发现自己才疏学浅,隔行如隔山,真的无法自我解答,望熟悉中国中药现代化的蒲友予以讨论和解答,谢谢!附上:某中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ys/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