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www.t52mall.com/m/

小料

“单纯做Vlog,目前来看,变现很难。”

知名时尚美妆Vlogger

KKK_大魔王如是说道。

年—年,Vlog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明星和素人都拿起了录像设备,将镜头对向了自己。不仅如此,各大平台也纷纷入局Vlog,给出了大力扶持:

抖音10亿流量扶持Vlog,全面开放1分钟视频权限;微博发布Vlog召集令,联合品牌方发起微博Vlog大赛;百度好看视频推出Vlog蒲公英计划,投入5亿元现金对Vlog进行大力扶持;B站上线“Vlog星计划”,计划全年亿次V站内流量曝光,每月万专项Vlog奖金支持。都说到了“人人Vlog”的时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出圈的Vlogger依然很少,大家能叫得上名字的,依然只有竹子、井越等少数Vlogger。

虽然各大平台砸资金砸流量,但是Vlog目前的商业变现模式并不是那么清晰。影视Mirror记者采访了大大小小多位Vlogger发现,大多数Vlogger并不指望能通过Vlog赚到钱,他们更多源于兴趣,并且只能兼职。

另外,一些MCN机构也对Vlog抱着观望态度,他们也不那么看好Vlog未来的商业变现。已经蔚然成风的Vlog真的只是“伪风口”吗?影视Mirror记者在采访了Vlogger、品牌方、MCN、投资人等多方人士之后,从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人人Vlog”是妖魔化

单纯的Vlog很难变现

某头部互联网公司艺人网红孵化业务负责人马克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并没有大举布局Vlog,“有个同事在拍,就是拍着玩,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就是浪费时间。”马克说。

深耕网红经纪领域多年的马克并不看好Vlog的商业变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Vlog比较长,失去了短视频的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Vlog3—5分钟,要求Vlogger有很强的阅历和人设,包括文案和剪辑,别看好像只是记录生活,能够拍好的门槛还是很高的。

马克认为,短视频能火就因为短小精悍,抖音虽然推出了1分钟Vlog计划,希望降低Vlog门槛,但抖音的内容也越来越下沉了。

“市场就那么大,抖音也想扩张三四线的用户,不可避免地会把一些低水平的人吸纳进来。所以抖音现在内容也越来越接地气,但是接地气的内容15秒就可以火,为什么要辛苦拍5分钟?”马克说,“就像你明明可以打车上班,公司报销,你非要选择走路。”

人字拖游记是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少数实现变现并且全职的Vlogger,她提到,自己第一支Vlog是10年前了,现在全职做Vlog有两年时间,日更状态保持了9个月。在她看来,目前国内“人人Vlog”的状态有些妖魔化,其实它只是视频日记而已。

至于变现,

人字拖游记用Vlog来展示旅行和目的地,在旅行领域有了一定的地位,“在这个行业有发言权,当然就会带来商业化。”

人字拖游记说。

但大多数Vlogger并不能依靠Vlog养活自己,微博Vlog博主

姜来姜姜姜姜本身是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做Vlog一年多,还未变现,他对记者说,“Vlog不垂直,我之前的路线也太杂了,现在刚开始做电影垂直Vlog,再做几期试试看。”

KKK_大魔王表示,如果标签仅仅是Vlogger,确实很难变现,必须要做成KOL,在某一个行业是意见领袖,那才有机会变现,“Vlog想的是我怎么记录生活,本质是真实,即使你建立起很多人设,但你不是意见领袖,品牌在投放的时候就会考虑你是否在这一领域有影响力,所以单纯Vlogger很难变现。”

KKK_大魔王说。

更垂直、有话语权,说到底Vlogger要实现商业化,还是要往KOL的模式上靠。井越曾用“创造生活”来形容Vlog,其实,无论是短视频、长视频,还是Vlog,本质上都是“内容创作”,不同的是,Vlog的主角是人。从这点来说,Vlog的变现要比长视频和短视频都更难,你既要具备内容创作能力,又要具备通过镜头呈现自己人设和价值观的能力。

所以,对于明星和已经是KOL的网红来说,Vlog对于他们只是多了个流量出口;对于普通素人来说,Vlog门槛高、变现难,成为一名真正的Vlogger,道阻且长。

品牌方对Vlog认知不足

Vlog更适合品宣

虽然难,但依然阻挡不了年轻人对Vlog的热情,当然,他们中的更多人,拍摄Vlog更多的源于兴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Vlogger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也跟风做起了Vlog,虽然现在看起来变现机会渺茫,但还是入了坑,“能够记录自己生活,亲朋好友会来点赞评论,给自己也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录像,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然,要是能变现最好了,不能变现也不影响我的记录。”该Vlogger说。

素人想通过Vlog火起来很难,其实明星一样,到现在大家能记住的也只有欧阳娜娜的Vlog。头部Vlogger井越曾说,“目前国内三个顶尖的Vlogger分别是王晓光、飞猪和井越,过了半年我们发现还是只有飞猪、王晓光和井越。”

头部Vlogger永远只有那一小部分人,而且这一小部分人的专业性,已经将很多想入局Vlogger的素人拒之门外。纵观这些头部Vlogger,井越是《梁欢秀》第二季编剧,飞猪是一闪的首席执行官,竹子曾主持Vice纪录片《未来之家》……

这也造成国内Vlog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资源和流量集中在少数的头部Vlogger身上,腰部Vlogger缺失,大批的尾部Vlogger几乎无人问津。。

而头部Vlogger的变现模式主要还是广告,但对于品牌方来说,很多时候投放Vlogger的性价比,比不上投放带货类的网红。

某甲方公关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过一些Vlogger,报价都偏高,但是在品牌的植入上又不够深入,很多都一带而过,投放效果并不好。

当然也有投放效果还可以的,一位品牌方负责人说,效果要看产品和呈现形式,他们是偏生活类的产品,投放到一些Vlogger效果还不错。

其实,所谓的投放效果有时候很难真正量化,投放一方面是为了品牌宣传,另一方面为了带货。至于Vlog,品宣的作用更大,如果仅以带货的角度来衡量,投放Vlogger也许并不能带来多少直接的转化。

一位品牌主说:“本身就是玩电商,配合Vlog玩而已,没有真正带货的Vlog。”

因此,很多时候品牌方投放Vlogger没能达到自身诉求。而另一边,Vlogger在跟品牌方对接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

人字拖游记告诉记者,很多甲方对Vlog并不了解,只知道是个新形式,他们在投放Vlogger时,一个很奇怪的要求就是以TVC(电视广告)的标准来要求Vlogger制作他们的视频。

KKK_大魔王则认为,Vlog是大趋势,未来品牌和Vlog之间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行更好的结合。

在Vlog内容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像竹子和井越就做得非常不错——竹子在一条商业推广的Vlog中,勇敢地挑战跳伞,她告诉粉丝,她以前很怕高,但决定克服这种恐惧。“勇敢做自己”正是品牌方的诉求,而竹子通过自己的方式,给表现出来;井越的广告植入,则结合自身喜剧的特点,以“调侃”品牌方的形式出现在Vlog中。

对于这些商业化成功的Vlogger来说,广告就像一个命题作文,品牌方的推广诉求也是他们的创作灵感,本质上还是进行个人内容创作。

“Youtube模式”是未来方向?

总之,Vlog元年说了两年,但Vlog在国内还未迎来红利期。相比国内,国外Vlog早已兴起多年,并且商业环境也成熟很多。

竹子曾在微博表示,作为内容创作者,非常羡慕在Youtube可以靠点击率维持营生,而国内平台靠点击率的打赏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KKK_大魔王透露,Youtube上的广告投放做得非常成熟精准,作为品牌方,你可以选择投放片头30秒用户必须看完的广告,有看5秒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广告,也有中插广告,必须看完或是可以点击关闭,这些不同类型的广告形式分得非常细,价格也不一样。

在广告推送上,也通过大数据精准投放,机器会判断你的属性,推送对口的广告。

KKK_大魔王说:“总的来说,Youtube上更硬广,而国内希望更加软性植入。另外,国外广告法更加规范,也不存在刷量,所以整体商业环境比较好。”

对于未来国内Vlog市场的商业化,记者综合各方观点,总结出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通过专业MCN机构,培育像井越、竹子等超级Vlogger,具有较大的个人影响力,这种Vlogger的变现就不局限于广告植入,还包括很多个人品牌的商业输出;

二是平台方要逐渐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流量变现是必然趋势,在这其中,如何让收益惠及更多优秀创作者,这是平台方需要努力的;

三是Vlogger要更加垂直,在某一领域建立自身的话语权,真实呈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设,通过自己的故事,能让用户有所收获。

不可否认,无论变现与否,Vlog都让我们的互联网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也让更多人有了表达自己的欲望。过去我们去到一个地方旅游,更多的是拍景,现在的我们,也许会拿起镜头对着景中的人,表达自己对此情此景的感受。

人字拖游记有句话说得好,她觉得做Vlog没有遇到内容瓶颈,也没有商业瓶颈,可能更多的是体力瓶颈,只要认真做内容,就会被人认可,就会有品牌想要跟你联系到一起。

当然,内容创业者期待的能够靠点击分成养活自己的模式,各大平台方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这样的商业闭环在逐渐形成。只有到那个时候,无论是Vlogger还是其他内容创业者,都能更加专心地回归到内容本身,为平台贡献更多优质内容,用户更喜欢,流量也更多,品牌的宣传效果也更好,以此促进整个生态健康发展。

—TheEnd—

出品

米瑞文化

总编

韩英楠

编辑

青禾

校对

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ys/1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