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黄花,公英,黄花地丁,蒲公草,仆公罂,婆婆丁,奶汁草,黄地丁,

寒,苦,甘。归肝、胃经。

儿科常用药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热毒痈肿疮疡,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

2,利尿通淋。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鲜草捣烂外治乳腺癌或皮肤癌,干品煎汤内服,适用于热毒型癌症,或有水肿和胸腹水的癌症病人。

煎服,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汤熏洗患处。凡病非实火以及阴疽等均忌用。

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T.Officinaleauct.fl.Sin.NonWigg.]和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新修本草》:“蒲公英,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枸耨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本草衍义补遗》:“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

《本草备要》:“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本草正义》:“蒲公英治乳痈乳疖红肿坚硬,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蒲公英Pugongying

《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sinicum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鲜用或生用。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蒲公英的功效作用

苦、甘,寒。人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本品长于消解热毒、散结消肿,且兼能散滞气、通乳窍,故常用于痈肿疔毒,尤为治疗乳痈之要药。因善清热解毒,也常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胆道感染等。

1.清热解毒:①用于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肝炎等),可单用,也可与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同用。②用于乳痈、肠痈、疔毒、痈肿等证,如早期乳腺炎,可与金银花、连翘、炮山甲、花粉、皂刺同用,也可用鲜者捣烂外敷;肠痈即阑尾炎,可与大黄、桃仁、牡丹皮同用;治疔毒,常与地丁、金银花等同用。

2.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等),可与黄芩、菊花、桑叶、夏枯草等同用。

3.清胃除湿:用于各类胃炎,症见上腹胀痛,烧灼,吐酸等,可与黄连、吴茱萸、川芎、党参、苏梗、川朴同用。

蒲公英亦名黄花地丁,与紫花地丁皆为苦寒清热解毒之品,为治阳性疮痈肿毒通用药物。二者常相须伍用。黄者味兼甘,长于散滞泄气,用治乳痈效尤佳;紫者味兼辛,兼以凉血,长于解毒,适用于疔毒恶疮。

1.配夏枯草:二药皆能清热,均入厥阴肝经。夏枯草辛苦寒,善长清热泄火、疏通郁滞;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兼有散瘀消肿之功,二者相须为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通滞散结之力倍增,尤宜用于乳痈。

2.配地丁:二药苦寒,皆为清热解毒妙品,为疮痈肿毒所通用,一入气分,一人血分,治乳痈红肿、疔毒恶疮,二药相伍,其效大增。

3.配金银花:二药皆能消痈化疡。蒲公英偏于解毒,金银花偏于清热,二药合用,以收清热解毒之功。

4.配车前草:二药鲜品合用捣烂外用,善疗诸痈疮肿毒。

5.配决明子:清热泻火,消肿明目,治目赤红肿、视物如蒙。

6.配瓜蒌行气滞、散热结、消痈肿、除痰涎。治痰核瘰疬、疮疔痈肿。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及无实热的痈肿者忌用。

内服:6~15克,入煎剂。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

                孙会斌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秋天白癜风护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zz/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