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地蓝消炎药主要包括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蒲地蓝消炎片,且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主。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常和其他药物联用用于治疗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腺炎等。

然而,其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和是否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由蒲公英、黄芩、苦地丁和板蓝根四味中药材的提取液混合而成,已有文献报道,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蒲公英中的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苦地丁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板蓝根中的核苷类化合物等为主要活性物质。

根据《中国中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基础已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定分析及归属,并采用UHPLC-QqQMS法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汉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素、木犀草素、紫堇灵、原阿片碱、水杨酸、尿嘧啶、腺苷等12个成分的含量。

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较高,分别为.86,.65μg·mL-1。生物碱类紫堇灵21.17μg·mL-1。

同时,已经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是黄芩的主要和活性成分,紫堇灵是苦地丁中的活效成分。

因此该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紫堇灵的LC-MS方法,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紫堇灵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并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预测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为进一步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发现,连续服用7天后,大鼠肝脏系数、肝微粒总蛋白和CYP酶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是无显著性差异,表明PDL基于CYP酶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

DOI:10./j.cnki.cjcmm..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zyy/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