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个人行医日志,看病读书有感而发。作者赵岩,中医硕士,主治医师,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以文会友,诊务繁忙,不回复网络问诊及咨询。

野菜与中药第1篇

正直阳春时节,各种野菜不断露出地面,代表了生机与萌动。近日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写点有关中药与野菜的文字,其实中医药距离我们很近,并不是遥不可及,并不是高深莫测。自小在农村长大,春季经常与一群小伙伴去挖野菜,接触中医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中草药。

本想以荠菜开篇,因为前段时间荠菜非常鲜嫩,但是转念一想,有一种野菜才是当之无愧的中药野菜之王,就是蒲公英。作为中药,蒲公英的使用频率要比荠菜花高的多,许多中医都经常用。作为野菜,在北方蒲公英是农历二月开始长出地面,直到初冬依然长势旺盛,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挖到。还有,蒲公英分布地域极其广泛,许多地区都有,随处可见。

蒲公英挖回家,摘完后用水清洗干净,可以直接拿来蘸酱吃,非常清口,符合北方人口味。也可以用热水焯一下,祛除苦味和土腥味,然后加上佐料凉拌。还可以焯后包水饺、包子、馄饨,都很好吃。

对于蒲公英的运用,早前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张锡纯先生与朱良春先生。张锡纯先生有一张治疗眼睛红肿痒痛的方子,名字为蒲公英汤,就是用新鲜蒲公英四两(约克)熬出两碗汤,一碗一次性口服,另一碗趁热用来熏眼睛。锡纯先生此方来自一位姓于的患者家属,他母亲患有眼病,请了许多大夫,好几个月也没有治好。后来邻居有一位姓高的老太太,告诉她这个药方,竟然一次痊愈。

蒲公英可以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所以主要针对肝火上炎或者肝胆湿热类型眼病。蒲公英在许多环境都可以生长,但唯独在潮湿又向阳的地方长势最旺,叶片肥厚,花径大,其苦味也最浓。我老家东平湖南岸土坡下,阳光照射充足,并且土壤潮湿,蒲公英很多。用中医传统象思维来推断,想必这种环境生长的蒲公英更能对抗温热与潮湿,大概与其清热利湿应该有某种关联。

我经常用蒲公英治疗眼病,治疗最多的应该就是小儿的过敏性结膜炎,眼睛瘙痒,流眼泪、眼屎多,如果辨证为肝胆湿热,基本都会用到蒲公英。可以与其它药一起口服,如果无法坚持喝药,也可以用新鲜带跟蒲公英一大把清洗干净,然后切成段,煮水,开锅3分钟即可,用纱布过滤再澄清,冷却。用干净纱布蘸取药汁,别拧太干,然后让孩子紧闭眼睛,把纱布敷在上面即可。三分钟换一次纱布,一天敷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有些患者家长反馈说确实有一定疗效。

去年夏天,儿子被蚊子叮咬,起了好几个大红包,我说用新鲜蒲公英用蒜臼子捣成膏外敷即可。我母亲抱着孩子下楼,拔了一颗蒲公英,几片干净叶子直接在嘴里嚼碎给孩子敷上了。睡完午觉,大红包都消失了,挺神奇。

我非常喜欢研究这些简便、有效、又便宜的中医方法,让病人少花钱或者不花钱就可以治病。

至于蒲公英治疗急性乳腺炎,治疗疔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有用武之地,以前曾经写过这方面文章。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非常多,如果属于肝火旺盛者,或湿热者,可以多吃蒲公英,有一定效果,但脾胃虚寒或寒湿者不要碰,因为蒲公英毕竟是苦寒之物。

更多干货文章,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ys/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