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妈妈学小儿推拿,让孩子远离抗生素,少吃药,身体更健康!

一、三白汤组成

三白汤为徐志瑛教授多年临床积累的经验方,由白及、白蔹、白芷三药组成。

二、三白汤方解与功效

白及入心、肝、脾经,有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血之功;白芷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白蔹入肺经,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之功。

徐氏三白汤中白及清热止血,白芷祛风止痛,白蔹解毒散结,三药联用,苦中有辛,温中有寒,全方具有清伏热、散郁结、祛风凉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功效,使清泄而不伤正,生肌而不恋邪,寒凉而不壅气,达到邪去热清正复。

徐氏三白汤适用于有热象但不明显,即藏有伏热之病证,如存在血热、郁热、肿痛、瘀滞等,有些潜藏在体内,肉眼看不见,有些表现在皮肤、黏膜,透邪于表而邪未去;

对一些正气未亏损、邪正相持的病证疗效更好;但也要根据邪正的盛衰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白芷有引药之功,可引药物到达病所。

全方祛邪不伤正,清热不恋邪用于难治性皮肤病,血管性、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通过加减,用于顽固性口腔溃疡、难治性臁疮、黄褐斑、隐性血尿、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

三、临床治验

案1

秦某,男,64岁,退休工人。初诊日期:年9月日。

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近5年,发作无明显规律,时起时伏,遇劳累或烦怒症状加重,病程延长。

间歇性用消炎药、清凉药或维生素B等缓解,但未能控制发作。

就诊时口腔黏膜、舌边缘散在红斑点,多个黄白色溃疡面,伴四周红肿,个别波及口角边,痛剧,进食困难,口干苦臭,晨起明显,喜饮少食,喜怒心烦,寐差,形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顽固性口腔溃疡。

辨证:素体阴虚,有伏热暗耗阴液,又遇热邪侵淫,易郁而化火,入血生热,伤及上中二焦,侵于肺胃,达于肝脾,火易上炎,使舌络受侵而生口腔溃疡。

治则:清热和营,泻肺解毒,养阴生津,消肿生肌,和胃凉肝。

处方:白蔹15g,白芷10g,白及1g,水牛角1g,生地黄1g,丹皮10g,鹿衔草15g,蒲公英30g,忍冬藤5g,淡竹叶10g,制玉竹10g。7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年9月9日):口腔溃疡缩小,痛略缓解,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白蔹15g,白芷15g,白及1g,水牛角1g,生地黄1g,丹皮10g,鹿衔草15g,蒲公英30g,忍冬藤5g,淡竹叶10g,制玉竹10g,平地木15g,佛手片10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三诊(年10月13日):口腔溃疡基本消退,偶有隐痛,晨起口干口苦,喜饮,寐差,纳减,腹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白蔹10g,白及10g,白芷10g,蒲公英30g,鹿衔草15g,制玉竹10g,丹皮10g,佛手片10g,麦冬10g,石斛1g,炒谷芽1g,炒麦芽1g,茯苓1g,藤梨根5g,平地木15g,合欢皮15g,合欢花15g。

此方随症加减3个月,口腔溃疡未见发作。

孔某,女,37岁,公司职工。初诊日期:00年9月1日。

患者近年来面部色斑,症见面部两颧浅色黄褐斑,无痛痒,平时遇劳累或工作压力易心烦急躁,睡眠多梦易醒,时有颈僵头昏,腰酸耳鸣,口干喜饮,月经逐年减少,月经前后无定期,经血暗红,经前乳胀乳痛,面部黄褐斑加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黄褐斑。

辨证:忧思抑郁,气滞血瘀,郁而化火,火不制水,火燥结滞,血虚不能上荣,而生色斑。

治则:清热解郁,行滞散结,养血驻颜。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g,生地黄15g,八月札15g,当归15g,川芎10g,炒白芍1g,重楼1g,郁金1g,玫瑰花10g,青皮10g,陈皮10g,百合10g,桑寄生15g,川断15g,夜交藤30g,山慈菇0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00年10月5日):睡眠好转,乳胀、乳痛减轻,腰酸、耳鸣缓解,口干喜饮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g,生地黄15g,八月札15g,当归15g,川芎10g,炒白芍1g,重楼1g,郁金1g,玫瑰花10g,青皮10g,陈皮10g,百合10g,桑寄生15g,川断15g,夜交藤30g,山慈菇0g,南沙参30g,炒杜仲1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1月后气色明显好转,黄褐斑明显消退,月经前稍有加深,再连服月,黄褐斑基本消退。

案3

占某,女,58岁,退休老师。初诊日期:年3月日。

患者因右侧牙龈肿痛,经口腔科治疗后肿胀退,继而出现三叉神经痛,呈进行性、阵发性加重,向右侧面部上额、颞部放射性跳痛、胀痛为主,遇洗面、擤鼻涕、刷牙易诱发,入夜更甚,影响睡眠,需要服止痛药入睡,近3月因疼痛不解来就诊。症见痛苦貎,精神疲软,面色欠华,伴腰酸背痛,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三叉神经痛。

辨证:内外邪相搏,郁而化热,火热之邪循经上扰,上攻头面,久而耗气伤阴,正虚邪恋,久而难愈。

治则:清热透邪,活血止痛,祛风解毒,益气养阴。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g,藁本1g,水牛角1g,丹皮1g,夏枯草15g,丝瓜络1g,潼蒺藜1g,白蒺藜1g,怀牛膝1g,僵蚕1g,蔓荆子1g,红花1g,黄精0g。7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年3月9日):疼痛稍有缓解,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数。

上药连服两周,阵发性疼痛发作间隙明显延长,遇洗面、刷牙诱发,但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可以忍耐,入夜可以睡眠。

随症加减两个月,疼痛消失,后转入巩固治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07)

今期推荐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长按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ys/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