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理来自:蒲公英

一、蓝布正

药典描述:

本品长20~cm。主根短,有多数细根,褐棕色。茎圆柱形,被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顶裂片较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大锯齿,两面被毛或几无毛;侧生裂片小,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顶生,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气微,味辛、微苦。植物志与之描述的不同点——

路边青——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小叶大小极不相等,茎生为叶羽状复叶,茎生叶托叶大,绿色,叶状,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

柔毛路边青——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1-2对,其余侧生小叶呈附片状。下部茎生叶3小叶,上部茎生叶单叶,3浅裂,茎生叶托叶,边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

两者的果实都是——瘦果……花柱宿存……顶端有小钩

在老药工的实践中,“侧生裂片大小常极不相等,有的呈附片状”和“宿存花柱长,顶端有弯钩”,是其鉴别的两个重要特征。有老药工分别称为“大小叶”和“小杨梅”

(建议订正为)

本品长20~cm。主根短,有多数细根,褐棕色。茎圆柱形,被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全裂至羽状复叶,顶端小叶较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大锯齿,两面被毛或几无毛;侧生裂片大小常极不相等,有的呈附片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顶生,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宿存花柱长,顶端有弯钩。气微,味辛、微苦。

二、墨旱莲

药典描述: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a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本品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呈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叶对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披针形,全缘或具浅齿,墨绿色。头状花序直径2~6mm。瘦果椭圆形而扁,长2~3mm,棕色或浅褐色。气微,味微咸。

修改建议:

1、“被白色贴生短糙毛”。墨旱莲干燥后叶呈黑色,白色糙毛非常明显。用茸毛不准确。参见植物志描述

2、加入“果常脱落,总苞半球状,直径4~12mm。总苞片排成2层,每层5-6片”。果实落后。小碗一样的宿存总苞是老药工鉴别墨旱莲的重要特征。(小碗一样的宿存总苞是亳州老药工鉴别时重要的特征。)

三、肿节风

药典的性状描述为——叶……边缘有粗锯齿……近革质……植物志的形态描述为——常绿半灌木,……叶革质,……顶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

讨论:

建议写入“下部茎常木质”。由于金粟兰科的大部分植物为草本,可区别易混品。

叶革质,植物志与中国高等植物均如此描述,夏秋二季采收,革质会更明显,故用“近革质”有些不妥。

叶缘锯齿比较“锐”,是其重要特点,市场老药工也重视这一点,称“齿尖”。

叶“顶端渐尖,基部尖或楔形”建议写入药典。

参考CVH标本证据如下:

标本号JJF__JJF江西修水缪以清

标本号SYS__SYS,江西上犹刘忠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gongyinga.com/pgyxy/7804.html